1、风险可控
消费金融:与消费金融相比,车贷模式更成熟和标准。
消费金融的模式虽然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正因如此,车贷与消费的结合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消费场景和风控水平上,车贷平台还未挖掘到可行的入口。
个人信用贷款:由于国内征信体系不完善,纯线上信用借款的其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违约率高、借款成本低等问题。而车贷业务是基于汽车抵押物来开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有抵押的借款比纯信用借款相对安全,尤其是在我国。
2、供给需求大
在正常运营的平台中,除安全因素外投资人最怕什么?答案就是资金站岗。长时间的资金站岗会造成投资者资金使用率降低。无形之中损失了投资人的利益
而“车贷模式”下的平台业务呢?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存量和增量巨大,车抵贷款资产端来源广泛。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存量上,截至2014年11月27日,我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汽车数量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增量上,我国2014年汽车销量达到2349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并且第六次问鼎全球新车销量。
2015年我国汽车年销量大约为2513万辆,增速为7%。如果按照每辆车10万元、抵押率为70%估计,每1%的车辆进行抵押都是千亿元的融资规模。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大概有2.9亿辆,并且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汽车行业服务发展潜力巨大,这样会给车贷行业带来大量优质资产端。
3、周期较短
对于正规行业而言,一般标的质押周期1-6月期间。因为车辆一直在贬值如果借款人借款时限较长一旦发生逾期或坏账,对平台而言风险较大,所以一般车贷型平台多为3个月与6个月以内。这种高收益、短期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
4、监管政策
2016年8月24日,网贷行业监管办法的的颁布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首次对借款人借款上限做了明确规定,;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
截至2016年7月底,在800多家样本平台中,数据显示借款人人均待还金额20万以上的平台数量占比达72.74%,人均待还金额在100万以上的约有46.06%。
其中,涉及房产、企业项目的平台借款人人均待还金额超过限额要求较多,因此面临较大转型压力。
而以车贷业务为主的平台则不会有这一方面的压力,在此轮业务转型潮中压力不大,总体符合监管要求。而那些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平台又怎么能有好的发展呢?
5、投资人预期收益率高
当前车贷加盟平台的预期收益率基本要高于行业预期利率的平均水平,因为汽车借贷普遍借款时间较短,一般用于紧急周转或者应急较多,借款预期利率也相对较高,所以能够保证较高的收益。
汽车金融概念升温,汽车质押贷款应运而生
布局高竞争力金融产品正可谓“说则易,实责难”,其与市场环境、政策方向、平台实力匹配等多重因素息息相关。在“安全及合理”的金融大环境下,如何将债权违约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亦成为平台债权模式考量的重要指标。此时,依托于车辆金融的安全资产模式——汽车质押类资产则应运而生,并以流程标准化较高、借款周期灵活等业务优势,以及借款额度较低等合规性逐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所接受
而目前为止,国内致力汽车质押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是很多,颇具代表性的要数专注于做质押贷业务的国盛通元全体系服务平台。其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选择汽车质押作为平台主力资产,是顺势而为,更是平台这些年来综合考量各方资产优势后基于政策红线、投资风险与市场前景的综合考量。除此之外,判断车辆质押贷将成为能够联动多方发展的不可多得的“潜力股”。
正如其所言,这个车辆金融与互联网+交融而生的时代产物,正迎合了以80后、90后汽车消费主体的消费习惯,极大反向刺激了汽车产业转型以及汽车消费。而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合规性逐步提高,预计未来汽车质押类债权模式将不断与时俱进,与汽车金融的发展相得益彰。